|
水解聚马来酸酐溶剂法原理发表时间:2025-05-31 21:06 水解聚马来酸酐溶剂法原理 水解聚马来酸酐(HPMA)溶剂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 溶剂沉淀聚合反应: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,在甲苯、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中进行溶液沉淀聚合。马来酸酐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,生成聚马来酸酐。反应过程中,逐渐有聚马来酸酐产物从有机溶剂中析出沉淀。 水解反应: 将聚合产物聚马来酸酐加入去离子水,在85-100℃下搅拌水解1小时,或用工业烧碱水溶液皂化聚马来酸酐,使其水解为HPMA。这一步将聚马来酸酐转化为具有阻垢、分散、缓蚀等功能的水解聚马来酸酐。 分子结构与功能原理: 阻垢作用:HPMA分子中的羧基与水中的钙、镁等离子形成络合物,抑制垢层生长。其吸附在晶体生长表面,干扰晶体正常生长,导致晶体形态变化,形成不规则晶体,不易沉积。 分散作用:HPMA分子带有负电荷,可吸附在悬浮颗粒表面,使颗粒带上相同电荷,产生静电斥力,防止颗粒聚集。同时,HPMA分子较长,可在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,增加颗粒间物理距离,保持悬浮状态。 缓蚀作用:HPMA分子中的羧基与金属表面的活性点发生化学吸附,形成保护膜,隔离腐蚀介质,减缓金属腐蚀速率。同时,HPMA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,减少金属离子溶解,从而减缓腐蚀过程。 pH调节作用:HPMA分子中的羧基可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,调节水的pH值。在酸性环境中,HPMA与H⁺结合,减少酸性;在碱性环境中,HPMA与OH⁻结合,减少碱性。 生物抑制作用:HPMA分子可吸附在微生物表面,干扰微生物代谢过程,减少其繁殖。同时,HPMA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,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