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磷铵造洗专用消泡剂怎么用的呢发表时间:2025-07-02 19:58 磷铵造洗专用消泡剂怎么用的呢 磷铵造洗专用消泡剂的使用需根据具体工艺条件(如体系酸碱度、温度、黏度等)和泡沫产生特点,选择合适的加入方式、控制用量,并注意操作细节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: 一、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确认体系特性 酸碱度:磷铵生产体系pH值较高(通常为10-40),需选择耐强酸强碱的消泡剂(如聚醚类或有机硅改性聚醚类)。 温度:高温环境(如蒸发浓缩工序)需选用热稳定性好的消泡剂,避免高温分解失效。 黏度:高黏度体系(如浓缩后的磷铵料浆)需选择扩散性强的消泡剂(如硅聚醚类),确保快速分散。 消泡剂预处理 直接使用:若消泡剂为液体且与体系相容性好,可直接使用。 稀释处理: 乳液型消泡剂:需用5-10倍水或工作液稀释,并添加1%-2%的增稠剂(如羧甲基纤维素钠)防止分层。 稀释液配制:现用现配,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性能下降。 加热处理:冬季低温时,可将消泡剂加热至30-40℃以提高流动性,便于加入体系。 二、具体使用方法 1.直接加入法 适用场景:密闭体系、泡沫产生迅速且需快速消泡的场景(如磷铵酸解反应槽、化工设备清洗槽)。 操作步骤: 停止搅拌或降低搅拌速度,避免消泡剂被卷入泡沫中。 将消泡剂直接倒入泡沫集中区域(如反应槽顶部、管道入口)。 恢复搅拌或循环,使消泡剂均匀分散。 用量建议: 初始试验:按体系总量的0.1%-0.5%加入(如1吨料浆加入1-5公斤消泡剂)。 调整优化:根据泡沫消除效果逐步增减用量,直至达到最佳消泡效果。 示例:在磷铵酸解反应中,加入0.3%的聚醚类消泡剂,可快速消除硫酸分解磷矿粉产生的泡沫,防止反应液溢出。 2.稀释后加入法 适用场景:开放式体系、需连续控制泡沫的场景(如蒸发浓缩工序、料液输送管道)。 操作步骤: 用水或工作液稀释消泡剂至浓度为5%-10%。 通过计量泵或滴加装置,将稀释液连续流加至泡沫产生点(如管道入口、蒸发器顶部)。 根据泡沫程度调整流加速度,保持消泡剂浓度稳定。 用量建议: 连续流加:按体系流量计算,每立方米料液加入0.05-0.2公斤消泡剂(稀释后)。 间歇滴加:每30分钟至1小时滴加一次,每次滴加量根据泡沫量调整。 示例:在蒸发浓缩工序中,用5倍水稀释消泡剂后,以每分钟50毫升的流速加入,可有效控制高温条件下泡沫的稳定性。 3.喷涂/喷洒法 适用场景:泡沫集中区域、需精准消泡的场景(如医药、化妆品生产中的瓶口泡沫)。 操作步骤: 将消泡剂装入喷雾瓶或喷洒装置。 对准泡沫表面或设备内壁均匀喷涂,形成消泡薄膜。 观察泡沫消除情况,必要时补充喷涂。 用量建议: 喷涂量:每平方米泡沫表面喷涂5-10毫升消泡剂。 喷洒频率:根据泡沫再生速度调整,通常每1-2小时喷洒一次。 示例:在磷铵包装工序中,喷洒消泡剂可消除料粒下落时产生的粉尘泡沫,防止包装袋破裂。 三、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加入 过量消泡剂可能导致体系消泡过度,影响产品质量(如磷铵颗粒过细、清洗液残留)。 建议通过小试确定最佳用量,再逐步放大至生产规模。 控制加入时机 在泡沫产生初期加入消泡剂,效果更佳;若泡沫已堆积严重,需先停止搅拌或降低流速,再加入消泡剂。 注意搅拌与分散 加入消泡剂后,需充分搅拌或循环,确保其均匀分散;但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泡沫再生。 储存与保管 消泡剂应存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。 乳液型消泡剂需密封保存,防止水分蒸发导致分层。 安全防护 操作时佩戴口罩、手套和护目镜,避免消泡剂接触皮肤或眼睛。 若不慎接触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并就医处理。 四、典型应用案例 磷铵生产酸解反应 问题:硫酸分解磷矿粉时产生大量泡沫,导致反应液溢出、设备腐蚀。 解决方案:在反应槽顶部直接加入0.3%的聚醚类消泡剂,泡沫迅速消除,反应效率提升15%。 化工设备清洗 问题:酸性清洗剂产生泡沫,占据清洗槽空间,影响观察。 解决方案:用5倍水稀释消泡剂后,以每分钟30毫升的流速加入,500毫升消泡剂可消除20m³清洗槽中的泡沫。 磷铵包装工序 问题:料粒下落时产生粉尘泡沫,导致包装袋破裂。 解决方案:在包装机入口喷洒消泡剂,每平方米喷涂8毫升,泡沫消除率达90%以上。 |